中照资本 中照基金 中照资产
“小城市是当下城镇体系的最大短板。”在10月16日举行的“复旦大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他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失衡,小城市数量明显不够。
一些观点认为当下的就业机会与公共资源大量分布在北上广深,发展小城市是一厢情愿。辜胜阻以德国为例,指出其70%的居民生活在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市。
“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时候,不能让那么多优质资源都配到大城市当中。”他指出,小城市是当下城镇体系的最大短板。他列举数据提到,1997年,城镇常住人口不到4亿,有668个城市,而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7亿,但城镇数量减少到654个。1998年,常住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有370个,到2014年减少240个。而日本与美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数量都实现了迅速增长。
他认为五线城市是就近城镇化的战略支点,有利于对农民工的利益进行保障,应该大力发展。五线城市,即新生的小城市,如长三角地区的横店、龙岗等。
具体的操作路径,辜胜阻表示应当按照“十三五纲要”提出的: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县一级权力,符合条件的特大镇推荐改市。
而推进有序的“改市”的方法,一是强基,以人为本,产业兴城;二是扩权,赋能改制,横向大部制,纵向扁平化;三是,正名,把“镇”改为“市”,可以扩大内需,实现城镇化体系的优势。
此外,辜胜阻还表示,当下的城镇化现状存在着“以地为本”的现象,农民工的保障方面存在至少五方面问题,分别是:就业保障不稳定;公共服务覆盖面窄;农地改革滞后;安居梦想难圆和过客心态严重等。“他们被户籍制度和昂贵的房价拦在城市之外,但也无法回到农村。面对两难的困境,半城镇化成为当下的普遍现象。”
辜胜阻认为,关键的解决方法是转向“以人为本”,让2亿多农民工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受益者。他主张“差别化落户”,为不愿意落户的人可以办理居住证,实行就地城镇化的规划。
而对于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他认为最关键的公共服务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如果公共服务与稳定就业的措施落空,那么户籍改革也将缺乏实际作用。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