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照资本 中照基金 中照资产
在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约占3/4,是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企业时常会陷入资金周转非常紧张的困境。为了解非公经济实体融资及资金紧张状况,民建会员、浙江省建设会计学会秘书处叶游屯通过学术团体和昔日同事关系,访问了业界20多位朋友。年过八旬的他,就企业融资、资金运用、成本、税负、挂靠合作、市场价格选择等问题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查,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叶老,聆听他讲述企业如何破解陷入资金周转紧张的困境。
如何摆脱资金恶性循环怪圈?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家企业的老总,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因为资金链断裂,产生恶性循环。他亲自跑了好几家银行,都贷不到款。于是通过公共关系协会的朋友四处托人帮忙,而且孤注一掷,利率上浮30%都没关系。于是这位朋友受托试着找了多家银行,着手疏通渠道。他的银行朋友告诉他:‘说实话,我们要对贷款风险负责,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尽管现在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但由于资金需求实在太大,总体额度非常紧张。朋友归朋友,你这个忙我是无能为力,毕竟我们还是要考虑到风险,出了问题就砸饭碗了’。 ”在采访中,叶老分享了他在走访中的一个真实案例。
谈及非公有制经济实体造成资金紧缺的客观原因,叶游屯分析认为,一是私营经济体制老板决定一切。在这种经济体制里,企业的钱和家里的钱放在一个钱包里,难解难分。粗放经营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二是虚假的注册资本问题。“注册资本在企业持续经营期间的抽逃行为,为当今企业资金紧张埋下隐患。 ”三是企业资金的源头问题。企业资金出现难解难分的债务链,其根源在于资金的源头不足,导致债权债务链无穷无尽,企业生存困难。
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如何摆脱资金恶性循环的怪圈?叶游屯认为,非公实体经济要摆脱资金恶性循环的困境,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源头入手,练好内功。一方面,要走正道,遵纪守法,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样严肃的一项法律制度,却被很多单位负责人忽略了。 ”另一方面,要培养人才,专业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此外,还应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科学管理,精心筹划,合理运用负债经营。
金融业如何支持非公实体企业发展?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叶游屯说,从大局出发,金融企业应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此,叶老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叶游屯表示,金融企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金融企业要深刻领会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和经济运行环境。金融企业的信贷政策必须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把更多力量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可忽视的是,应防止金融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而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 ”叶游屯表示,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化的改革,其根本立足点就是为发展坚实的实体经济。金融业是为实体经济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国家赋予的权力而生存。而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和信贷支持。由于企业的风险,因为存贷关系,变得难解难分。因此,金融创新要达到非公有制经济与银行互利共赢的目标。
创新方式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叶游屯认为,支持实体企业发展,金融业还要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首先,建议金融机构专设“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部”,有专职人员负责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组织推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管理和相关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等工作,专门拓展中小企业业务。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积极创新“一企一策”式的金融产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总结推广“网贷通”“周转贷”“易融通”“小企业经营性物业贷”“小企业固贷通”等金融产品。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有效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短、频、快”的特点,总结推广简式快速贷款,整贷零偿贷款、循环使用贷款。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的同时,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票据贴现、国际贸易融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等多种融资业务。同时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简化流程,在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让企业“借得到、放得快、还得便”,提高银企双方的工作效率。
再次,总结推广针对中小企业专项贷款的“信贷工厂”新模式,从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量身定制系统金融产品。如“贷款分期偿还”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等资金需求,提供1─3年短、中期流动资金或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一次放贷,逐月或逐季归还贷款,既满足了企业一次性投入的需要,又减轻了企业集中还贷的资金压力。
最后,针对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市场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推出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叶游屯举例说,如某银行的“吉祥三宝”,服务于开发园区、工业园区的“银元宝”,专业交易市场的“银通宝”,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银链宝”,在服务理念、产品组合业务流程等方面,具有多方携手、汇聚优势、批量开发、专属流程、点面结合五大特点,就比较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国情的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