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照(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城市·产业运营服务商

2017年并购重组报告:九成通过率高歌 产业并购占半壁江山

中照资本 中照资产 中照基金
12月12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

回顾今年以来并购重组的审核节奏,从年初放缓到年中提速。从严监管贯穿全年,通过率却成为今年资本市场亮点,高达91.82%。由此可见,并购重组步入新的阶段。

同时,同行业或上下游整合的并购案例不断增加,监管对市场的引导效果愈加明显,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并购重组占比达到六成。

严监管、高过会率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并购重组审核环境跌宕起伏,所幸在年中见到“光明”。

据了解,2016年并购活动井喷。然而从去年年底开始,监管的审核尺度收紧。

尤其在今年前五个月,审核节奏全面放缓,重组委召开会议次数明显减少,仅有52家,平均每月10家企业上会;而去年同期则达到111家,超过今年前五个月的两倍。

深圳一名并购领域的PE人士解释,往年上市公司盲目并购炒作,尤其进行不少跨界并购,涉足手游与影视,出现很多问题。“当年真正做产业并购的人不多,有的为了进行市值管理做概念式并购;有的主营业务没有利润空间,而实际控制人找不到方向,开始盲目并购。现在出现商誉减值、业绩不达标情况,监管层就是要治理这些并购乱象。”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监管层陆续出台围绕并购重组的新规,比如去年9月修订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今年2月监管层又要求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要符合再融资新规等。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一系列新规有效减少并购重组的盲目性。“我理解是,上半年仍然处于整顿期,市场也在适应新的审核尺度,所以审核节奏慢;但问题解决后,并购重组就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据了解,变化发生在6月份。监管层频频发声鼓励并购重组发展,表示大幅简化行政审批,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严格重组上市要求,加强并购重组监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6-7月上会的上市公司家数翻倍,分别达到23家、27家。上会家数自8月后有所回落,截至12月14日,平均每月上会家数为13家。

在通过率方面,并购重组今年过会率高企,表现远好于IPO。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共有159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上会,其中有146家通过发审会,实现高达91.82%的过会率;仅10家企业被否。

其中自9月19日起,并购重组经历了近3个月的零否决率,直至12月7日东方市场(000301.SZ)被否才打破记录。

但高过会率并不意味着审核放松,而是因为前期从严审查。

北京一家券商并购人士表示,在反馈意见阶段,预案大多要经历1-2轮修改,才得以“过关”。“监管层主要对配套募集资金、标的盈利模式的信息披露、盈利能力、协同效应比较关注。”

他同时指出,部分标的属于不受鼓励的行业,在严监管下会选择知难而退;亦有并购方案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或无法解释清楚等问题,最终宣布终止,因此实际否决率要比重组委否决率更高。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22家上市公司选择终止并购重组。

产业并购占比第一

从导向来看,产业并购是近年来监管层鼓励的方向。根据数据统计,产业并购占比进一步提升。

以重大资产重组为例,根据WIND统计,今年有272例为产业整合,占比达到60%;而去年同期则有228例,占比58%。而进行多主业扩张并购的则有95家,占比为21%。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12日表示,在已审结的并购重组交易中,同行业、上下游产业整合单数占比不断提高,监管政策对市场的正面引导效果更加明晰。

数据显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产业并购的两大热门板块,分别有26家、24家。

此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三大行业也是产业并购“多发地”,依次有18家、18家、15家。

前述深圳并购领域的PE人士表示,整体而言,一类为新兴领域进行产业整合,形成行业龙头;一类为传统行业或低端技术领域进行产业升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有删改。

版权所有 中照(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粤ICP备191348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