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照(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城市·产业运营服务商

金融危机10周年,达沃斯释放未来中国经济重要信号

瑞士当地时间1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瑞士达沃斯论坛致辞,解读中国的经济政策。

在论坛中,刘鹤主任对于中国经济未来三大重点的预测,以及监管三年之期、全要素生产率回升、改革开放40年之际再开放的提法,本文作了总结。

1. 未来重点:金融风险、环境、精准脱贫

未来中国经济三大重点:金融风险、环境、精准脱贫。

刘鹤表示,中国未来几年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关键就是要实施好“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和“三大攻坚战”。其中,“一个总要求”——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条主线”——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大攻坚战”——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他提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中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经济体系良性循环水平上升。

刘鹤主任表示,“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充满信心,思路也非常明确。”

2. 去杠杆“三年之期”

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

事实上,去杠杆“三年之期”的并非新提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更指出现是决胜阶段,从2018年算起,刚好为三年之期。

稳定宏观杠杆的提法合理。从中央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金融去杠杆的提法,多被稳定宏观杠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的表述替代;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国以间接融资、债权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下,实体融资多会以债务的形式反应,而考虑到潜在经济增速的下行,若以债务/GDP来度量宏观杠杆率,相比去除杠杆,控制、稳定更为合理。从外国经验来看,日本刺破泡沫,造成资产负债表衰退是重要教训,稳中求进更符合目前的大政方针。

未来监管大方向趋严、金融体系趋紧,但是可能在程度上更接近于日子难熬,并非休克疗法。

3.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正外溢性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正外溢性,关键在供给侧改革。

实际上,在十九大报告中,已有涉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剩产能的出清,伴随着价格的提升,实体的微观回报率也在回升。此前央行纪敏局长关于本轮利率回升也是相对良性的看法,与此逻辑有共通之处。

正外溢性主要是中国供给侧改革推动全球走出PPI通缩。由于工业全球分工以及PPI全球联动,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就是全球的产能过剩。

由于所谓“僵尸企业”的存在,中国过剩产能出清较慢。若不进行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大宗商品或还在漫漫熊途。从时间序列上看,中国的制造业领先全球见底回升。

关注外溢性的重要性,在于对于本轮全球经济复苏引擎的看法。本轮全球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决定着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趋势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方向。整体来看,目前全球处于产出缺口闭合的临界位置。对于国内经济,需求法角度,出口由负转正是2017年GDP增速回升的直接贡献,外部环境也关系着国内经济形势。

目前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有两种看法,一是来自于中国,二是来自于海外的内生因素。复苏动力来源不同,复苏可持续性也会不同。若复苏引擎单一,引擎一旦熄火,复苏势头可能戛然而止。

本轮经济复苏应是多个引擎带动,中国因素只是其中之一,而各国在危机后,经历了资产负债表修复、长时间投资偏低,也具有内生的动能。复苏并非来自单一引擎,这也意味着本轮全球共振复苏的可持续性较强。

4. 改革开放40周年再开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提深化改革开放,利好股市。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刘鹤主任提到,过去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中国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针对突出矛盾,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同时,将继续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国内投资环境。

目前股市情绪已经比较高涨,“无人看空股市、无人看多债市”的情况下,改革预期的提升有可能引发炒作,甚至形成“A股改革牛2.0”。与2014年“改革牛”不同,现经济总体趋稳,市场重视稳健的财务报表,不会单纯的炒作概念。另外,在上一轮加杠杆的狂欢后,对于快速加杠杆的行为也会有所抑制。在金融业开放和监管的双重压力之下,参考供给侧改革的逻辑,金融行业龙头的“剩者为王”的优势将会更为突出,其投资价值理应被长期看好。

图文来源:腾讯新闻、债市覃谈,有删改。

版权所有 中照(广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粤ICP备191348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