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照资本 中照基金 中照资产
近日,江苏省印发《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称将力争通过3年至5年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从2016年中旬起,国家相关部委针对特色小镇开始发布一系列推动性文件,例如,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 通知》;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联合发布《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在短短半年时间,“特色小镇”已经从一个公众知之甚少的概念成了一个势头强劲的风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两会期间,特色小镇话题更是未议先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下, 如何理性落地一个伟大的构想成为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特色小镇存在的意义
可以说特色小镇是为了解决“城市病”而诞生的,是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催生的产物,为了解决大城市的疏散问题和发展中小城市的人才聚拢问题,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需要寻求自身特色产业,构建具有色特的空间,通过建立独特的优势产业,自主将大城市人口吸引过来,形成一个个“反磁力中心”。
这样的“反磁力中心”将是一个全新的空间,一方面有特色的产业支撑,一方面有全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又适宜居住。这是饱受“城市病”困扰的城市居民所期待的,也是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中所稀缺的。
目前对于特色小镇最大的担忧是担心它又一次成为房地产的盛宴,虽然在众多地产项目中不乏多元产业的深度开发,一定程度上为升级当地产业、改善片区就业做出贡献,但也有不少近水楼台的“圈地者”,将“特色小镇”包装成一种纯粹的卖点,简单的为盈利开发铺路,并没有与特色产业的结合。非科学的过度开发,有可能带来的是水土资源的消耗,进而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将不能实现宜居的可能,久而久之并不能起到“反磁力”的作用。
从我们一开始讨论特色小镇的存在意义来看,特色小镇始终应该是以当地特色产业和环境资源为基础的,保持色特是首要原则,高品质的宜居是最终目的。保持特色就是适合搞什么就搞什么,而不是一窝蜂的都搞什么,适合搞旅游产业的就搞旅游,适合搞影视产业的就搞影视,适合做科技产业的就做科技。例如,以“ 智能制造+工业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河北香河机器人小镇,以影视产业为生态圈的河北大厂县影视小镇,以“养老+医疗+度假”为主题的乌镇雅园养老小镇,以云计算产业生态聚集的西湖云栖小镇。
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一定是一个产业重塑的过程,在发展中以精准化、精细化的规划和运营为核心,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以聚合和盘活各类要素和资源。赋予小镇以特色定位意味着需要对符合这一定位的高端要素展开区域竞争,意味着选定一定空间距离作为市场范围,那么既有的区位关系、资源禀赋、运营能力是否与预期定位相匹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来源:赛迪网